资讯 产品 旅游康养 健康产业
news
新闻动态
微元生化纤维(天年素)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新途径
发布时间: 2020-07-23    |    作者:

赵克森 朱佐江 黄绪亮 金锐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2天年生物(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目前随着材料学研究的进展,出现了新的高科技纺织品。纺织材料已由一般的保暖和美观的作用,进人到功能纤维这一新的时代。 国外报导了宝石陶瓷纤维、光电子纤维、太阳a纤维、生育之光纤维等(1- -3)。这些纤维中含有超细的多种无机粉粒,能够吸收和辐射来自人体和外界环境的远红外线,从而有系列的生物学 效应。我国自行研制的微元生化纤维(MBF)已在1993年通过国家科委鉴定。我们对此产品的生物学效应作了系统的测试,发现它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效应,促进烧伤、炎症淤滞的血流恢复,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材料和方法:

30例正常人,男女皆有,平均年龄30.1士10.0岁。左右两手第四指(无名指)分别带微元纤维布套和普通布套(指尖暴露在外),各20分钟。用95型半导体点温度计测量手指皮肤温度。用WX对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和电视录用系统观察甲皱微循环的变化。10 例正常人用YK-MICAS微循环图象分析系统对微循环参数定量测定(4)。微元纤维布由天年高科技公司提供,纤维中添加的超细粉末远红外线法向比发射率为0.8。

30只SD大鼠,雌雄皆有,平均体重为206.1土13.6克。分为三组,普通布对照组,MBF布实验组.烧伤MBF布治疗组(N=10)。动物用13.3%6乌拉坦一1%氯醛糖麻醉(0.6m/100克体重inm)。 以Gray法制备大限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5)。用1441型Themomixs恒温灌流器、将37CPH7.4平衡Kreb氏液滴流标本,以保持起温度、湿度、PH和离子强度的恒定。将普通布或MBF布剪成2.0X2.0CM大小,轻轻覆盖在肌肉标本表面20分钟。烧伤组先用70C热水作用肌肉20秒,10分钟后覆盖MBF布。用Olympus显微镜和Leitz长距离镜头(x20)和Hitachi显微电视录相系统进行录相观察。用VI一500 型电视测微仪(日本.For.A公司制造)测定微血管口径(D),用120B型红细胞跟踪相关仪(美国IBM公司制造)测量血流速度(Vr-bc),计算平均流速度Vmean

Vrbc/1.6,血流量变Q

Vmean.HID2/4(6)

试验结果以平均值士标准差(X+SD)表示,用Student,sT试验检测差异显著性。

结果:

一、MBF对人体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30例正常人两手第四指带上MBF布套或普通布套20分钟以后,皮肤表面温度无明显变化,分别由25.2和25.3C变为26.1和25.5C(P<0.05)。但是在MBF布作用后;甲皱微循环有明显改善,表现同一视野中出现多层的毛细血管裤,每一个血管裤的血流均显著加快。输入枝的流速由作用前的0.43+0.17mm/s增加到0.81+0.21/s(图1),流速增加31.9位(P<0.01)。而普通对照布试验前、后流速无明显改变,分别为0.41 +0.13mm/s 和0.44士0.10mm/s (P >0.05)。MBF布作用后毛细血管裤的口径无明显变化,输人枝和输出枝口径分别由作用前12.8土2.3和13.6+2.2μm变为作用后12.4+2.7和15.0+2.6um。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微元生化纤维对甲皱毛细血管口径的影响


二. MBF对大鼠正常微循环的影响

1.血管口径变化

MBF布作用后,大鼠脊斜肌第三级分支细动脉(A3)和细静脉(V3)的口径,分别由29.8土4.9和32.2+5.1um, 增高到35.7+4.9和39.0土7.5μm(图2),即细动脉和细静脉口径增加了1/5(19.7%和21.1%,P<0.05)。而普通布对血管口径无明显作用,A3和V3在作用前分别为31.3+3.2μm和33.3+3.1μm,作用后为30.9士3.1和32.3+2.9μm, 作用前后无明显的差异(P<0.05).

2.血流速度变化

MBF布使A3细动脉流速由2.6+1.2mm/s增至4.9+2.0mm/s,流速增加1.9倍(P<0.01 )。V3细动脉流速由0.9 +0.3mm/s增至1.9 +0.8mm/s,增快了2.1 倍(P<0.01)。而普通布对细动脉和细静脉流速均无明显影响(图3),分别有2.6+0.9和1.1+0.2mm/s,变为2.4+0.9和1.1±0. 2mm/s(P>0.05)

3.血流量的变化

MBF作用使A3细动脉和V3细动脉的血流量均增加了3.1倍(P<0.01)。 细动脉由1079.9+193.8增至3390.4+566.3pl/s;细静脉由461.8+67.7增至1435.1+200.9pl/s(表2)。而普通布作用前后A3和V3的流量几乎相等,分别由1168.2 +155.3 和623.2 +69.2pl/s 变为1061.4+171.8和602.3+61.9pl/s (P>0.05)。

表2.微元生化纤维对血流量的影响

(pl/sec)Tab.2 Effect of MBF on volume flow(pl/sec)

compared with pre - action value P<0.01

微元纤维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纤维布拿掉以后持续29.6士6.7分钟,即30分钟以后微循环恢复到作用前的水平。此时若再次敷盖微元布会再次出现微循环的改善。
 

三.MBF对烧伤微循环的影响
 

70%C热水烫伤以后,在作用的中心呈现凝固带,血流停止并有血栓形成。MBF 对凝固带停止的血流无明显作用。但对于发生淤滞的血流经过三小时的贴敷可见明显的改善。A3细动脉血流,烧伤前流速为4.9+1.1 mm/s,烧 伤后1分钟减至 0.6+0.2 mm/s,MBF 贴敷半小时恢复到2.6+1.1 mm/s, 贴敷3小时达4.1+0.4mm/s(图4),与烧伤前无明显差异(P>0.05)

讨论

含有超细无机微粉的化纺纤维制品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由于纤维中的无机微粉能辐射出4- 14微米的远红外线辐射波长为9.6微米。它正好是在远红外线3-20微米的范围之内,而人体最易吸收的能量也是在此波谱范围之内。日本学者提出4-14微米的电磁波能引起细胞内水分子共振,使极化作用造成的大的水分子集团变小,起到细胞活化和机能增强的作用(1-3)。

本文研究发现微元生化纤维的生物学效应,不仅使机体水分子活化,还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微元纤维布作用后,人体甲皱毛细血管输人枝流速增加1.9倍,由于毛细血管没有平滑肌,而一般观察的口径实际是红细胞柱的大小(7),因此在微元布作用后甲皱毛细血管口径无明显的变化。但在同一视野中出现多层快速流动的毛细血管裤,反应了微元布引起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增加。微元纤维作用大鼠肌肉,可见细动脉和细静脉口径增加1/5,流速分别增加1.9和2.1倍,流量增加3.1 倍。因此动物试验和人体观察均证明微元纤维十分显著的改善微循环效应。其作用机理估计包括远红外线直接作用和局部某些扩张物质形成。在纤维拿掉以后,改善微循环效应在半小时左右消失,再次帖敷会再次出现作用,提示远红外线直接效应可能是主要的。正常人体微循环的改善将促进组织细胞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有助于疲劳的恢复和身体的强健。本研究证明,微元纤维布连续帖敷几小时,可使烧伤炎症时淤滞的血流恢复,因此它对病人又可以作为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起到消炎、消肿、止痛和促进伤病愈合的作用。微元纤维制品初步试用于外科临床,已见到令人惊奇的治疗效果。总之,微元纤维为改善人体微循环提供了一种新的非药物治疗的途径。与各种理疗机器每天只能间断治疗不同,它是-种功能纤维,可以制成衣服、被褥、护膝、护腕、纱布绷带等织物,昼夜贴近人体使用,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医学界重视。